今次想分享一下為何長期持有資產如此重要,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加上低息環境,資產價格多年來有增無減(樓市就是一個好例子)。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大量印鈔,引發全球通脹,在2008-2018年期,全球5大央行印鈔總量達到12萬億美金,大量的資金流入市場推升資產價格,令有資產的人和沒有資產的人財富差距大幅拉大。10年前在銀行的$100美金,今天仍是$100美金,但購買力大不如前,而美國股市指數S&P 500 由10年前的今天1100升至今天3112點。實質的購買力降低其實比通脹指標(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的更大,大幅增加的資金在市場上會通過投資和信貸推高資產價格,只有少數資金影響日常消費品,因為市場上絕大部分資金都在資本市場流動,而不是日常消費,因為CPI只反映日常消費物價,不能反映因長期貨幣貶值而影響的購買力,所以每一次的大量印鈔都很難從通脹指標看到實質的購買力影響,但財富卻拉大了差距。
現時不少人將大部分錢放在銀行做定期,到處尋找定期利率較高的銀行,雖然我認同在未找到合適投資目標和時機未到的時候,應該保留現金,但若想長期利用定期獲利,不但長期跑輸通脹,更被樓市、股市大幅拋離。當然亦不要因此就馬上去投資,胡亂入市比長期被通脹蠶食死得更快。在這個低息和各國喜愛印鈔刺激經濟的年代,每一次的大規模印鈔其實在無意識中拉大了有資產和沒有資產的人的財富差距,而歷史總是會重演,各國的量化寬鬆(QE)已成常態。很多人著重"保本"遠大於"保購買力",因為擔心帳面數字的賺蝕,而忽略無型的購買力下降。
哪有錢買樓?
現時樓價的確難以負擔,投資股市中的REIT(不動產投資信託)亦是一個選擇,例如領展823,物業組合跟隨樓價上漲,加上租金回報較住宅高和會收購新物業,823在這十年升了4倍,比樓價升幅更多。而如果沒有股票經驗又想投入股票市場的人,可以利用被動投資,減少選股和操作上的失誤。"保本"只是心理上的安樂,擁有資產才可以確保購買力不被蠶食。有空再介紹REIT和被動投資。
歡迎留言或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LifeInvestNot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