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港股受新經濟、科技、生物科技股氣氛帶動,市場普遍樂觀,投資者炒股不炒市,包含舊經濟股的恆生指數仍在合理水平,而車頭的港交所388、騰訊700已經是2018年頭的估值水平,初步有過熱的跡象,暫時未有瘋狂盲目入市的現象。反而上證指數有牛三常見的特徵,中國的股票市場由散戶主導,情緒和炒風容易受羊群心態引導至極端。
避免重蹈覆轍,從歷史中學習十分重要,常見出現泡沫的特徵有: 市場過份樂觀、估值達至歷史水平、對未來的預期脫離現實、投資者無視風險、無視壞消息、無視估值過高(認為不需要用過往的估值工具)、認為買股票不會虧損、從未接觸過投資的人開始入市、多數人買入的原因是「看到股價升了很多」、坊間出現初學者/新手熱烈討論市況的聲音。以上不少都無法量化,眼下仍未有太多特徵符合。
最大的泡沫就是發生在所有人都覺得沒有泡沫的時候,因為爆破前仍在買入的人一定深信那時的價格不會過高。然而,有泡沫完全不代表短期內就會爆破,泡沫可以持續數年,或在高估值水平橫行。因此,較好的策略不是猜測何時見頂,而是在估值過高時停止買入,愈升愈沽,增加現金比例,保持懷疑態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