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假說是否完全正確呢? 未必。市場的效率性是在所有的投資者都是理性、而且會獨立為股票定價的前提下成立。市場在大部分時間、和基礎上都是有效率的,但亦有很多時間沒有效率,例如投資者失去理性時。當某隻股票被瘋狂炒作時,投機者買入的原因通常都是因為「看到股價在上升」、「市場的資金正在衝入這隻股票」,而不是「基於現時的資訊,作出分析後,我認為股票的合理價在$XX」。當很多人都有這種行為時,股票的價格就不會反映其真實的價值,雖然股價是基於真實的好消息才上升。
筆者再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到超級市場購物,結帳時你會唔會思考排哪一條隊會更快呢? 若這個「超級市場」是有效率的話,基本上每條隊的等候時間都會一樣,無論選哪一條都不會比較快,因為在你來之前排隊的人已經作出了合理的分析,選擇了認為較快的一條,任何等待時間較短的隊早已被人填補了,因此你的分析和選擇不會令你比其他人排得更快。當然,我們知道這不會是完全有效率的,但若然大眾分析排隊時間都不會有效率,那麼分析更加複雜、主觀的股票價格又怎會很有效率呢?
所以若股價有時並非在正確反映合理價值,有時過份高估或低估,價值投資者就可以找出「錯誤」,在別人不問價拋售時買入,不問價高追時賣出,而非單純地認為目前市場給予的價格是正確的。當然,講就容易,要知道低估時是真的低估,而且不會永遠持續低估,或者知道高估時是真的高估,而且不會永遠持續高估,都是不容易的,但這也是投資者能夠超越市場平均回報的「關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